昔加末客家公会 PERSATUAN HAKKA SEGAMAT
   
 

 

 

昔加末客家公会
PERSATUAN HAKKA SEGAMAT
The Hakka Community Association
注册:PMM-003-01-31031950




Address: 
25-A, J
alan Aji, 85000 Segamat Johor, Malaysia
马来西亚,
 柔佛州, 昔加末, 哈芝路, 门牌25-A。
 
Tel / Fax:
 07-9311260
Email Address: hakkasgt@yahoo.com
 
联络人:
刘进才 +6012-736 3103
 
办公时间:
9.00AM - 1.00PM 
2.00 PM - 5.00PM


GPS Coordinate:

E 102°
48' 59.6''    N 2° 30' 34.0'


QRCode
 


客家地区通常以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地区来划之,其集中地区为广东惠州梅州河源,以及江西赣州福建龙岩.

由于客家人没有基本的种群归属地,所以客家人自己认为客家地区包括有多数客家人分布的地区(但客家人在该地区并不占优势),而客家人的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外界的认同,因为在其他民系,比如广府闽南这两个民系,他们都有多数分布在香港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并且占有优势,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地区是广府地区或是闽南地区,只认为是分布地,他们通常以广州佛山一带为广府地区,以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为闽南地区。总的来说,目前在客家地区的划分上仍有分歧。
 

中國大陸客家分布地区 :


粵東

贛南

  • 主要指今江西省贛州市

  • 贛州市轄區范圍內主要流行于桂片、寧龍片的客家話,不屬于客家話主流音(粵東系),但龍南、全南、定南、尋鄔等四縣基本屬于粵東音范疇。

  • 明清時期,此區屬贛州府寧都州南安府

閩西

  • 主要指今福建省龍岩市

  • 龍巖市轄區范圍內主要流行粵臺片客家話,包括永定、上杭、武平和長汀縣南部都屬于粵東音;長汀縣北部屬清寧話,與贛州寧石方言較接近;連城縣客家話帶有少量閩語特征。

  • 明清時期,此區屬汀州府、龍巖州。另外三明市寧化、清流兩縣也是純客住縣,其中寧化石壁被客家人視為祖地。三明市明溪縣(原汀州府歸化縣)屬于贛語(邵將方言)與客家話混合區。

地区称呼

客家四州:梅州惠州赣州汀州(龙岩市三明市一带)
客家祖壁:
宁化石壁
世界客都:
梅州
客家古邑:
河源
客家摇篮:
赣州

其它

以粵閩贛交界帶之外,其余地區都沒有純客住縣。以下非客家大本營地區之中,客家人所占比例較大的縣域:

  • 廣南:粵西地區的信宜、化州、廉江,廣西省的博白、陸川、合浦、賀州市、防城港市、鐘山、昭平、貴港市等。

  • 赣北:铜鼓

湖南:株洲市炎陵茶陵攸縣;湘南地區汝城宜章桂東江華;湘北地區平江瀏陽
 



客家文化,是指亞洲地區的客家人共同所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話、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汉人南迁时自身所保留的時期的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并吸收了各族文化,融合了原生在廣東地區的南粵文化(即嶺南文化或稱廣東文化),而位于江西省南部的客家人,則融入了吳文化楚文化,再加上長期居住在丘陵地環境影響,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

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徵上也有所不同,而客家人也被稱為是「丘陵上的民族」,其文化特色為:保守、穩重、節檢。

客家戏剧音乐

客家山歌, 客語流行音樂, 採茶戲(三腳採茶戲), 平安戲(收冬戲), 木偶戏, 客家八音, 广东汉剧(廣東客劇), 山歌剧, 客家布袋戲(以客語發音的布袋戲。其中以雲林縣最為著名), 踩马灯, 渡臺悲歌
 

工艺项目

客家土紙
 

民俗項目

广州客家猫舞, 客家傩舞
 

客家建築

客家土樓

又稱為圍樓, 为客家人所居住的大型民居, 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地为闽、粤、赣边境。

圍屋(围龙屋)

围龙屋,由中间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对称半圆型分布围屋组成,外围最多的有十几围,前面为半圆型鱼塘与围龙屋形成一个圆形, 主要分布在广东,现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在香港新界

赤柱八間屋


饮食文化

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在客家地區,勞動出汗多,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如酸菜梅乾菜、大葉品種的芥菜, 作為食材入菜。

客家飲食文化也傳承了部份中原文化,例如粄條米篩目、艾粄是客家人利用製作麵食的方法來製作米食,而客家擂茶是唐朝中原人飲茶的模式,而擂茶也影響了日本的抹茶。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

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 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武術

客家人在體型上吃虧,與人對打,務求一擊中的,因此客家武術出手必中要害,在攻擊時上以咽喉、中以心窩、下以陰部為重心,主要是讓敵人暫時痛到無力反擊,並爭取脫逃的空間和時間,或加以反擊。

客家武术, 尤以客家龍形拳, 客家流民拳, 客家布雞拳及客家金鷹拳为代表。


節日

天穿日(客家日)

臺灣客家委員會在廣徵客家人士意見後,宣布將具客家獨特性的「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訂為中華民國全國客家日」。

義民節

義民爺臺灣民間信仰,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 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廿五客家人視為年界日,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年米」,客家人認為過了「年界日」就等於新的一年的開始。

三重日、月忌日

江西省寧都縣的客家人則認為正月初三俗稱「三重日」,正月初五俗稱「月忌日」,亦說是「米穀神生日」,所以這兩天都忌做「始發飯」,也不宜出門。


民间信仰

客家花

桐花大都生長在丘陵地區,不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客家人都以油桐樹為經濟作物,所以油桐樹與客家人的淵源深厚,而油桐花生命力强,也被用來描述性格節儉、堅毅的客家人, 近年來,台灣地區舉辦許多客家桐花季,作為拫興客家地區觀光方法之一。


我们都是客家人

一般认为,客家先民发源于中源河洛一带,自东晋以来,为躲避战乱和灾荒,数次被迫大批向南迁移,辗转到闽、粤、赣交界之地,与当地畲,瑶等土著不断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有别于汉民族其他支系,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特征的族群。因其不断迁移,每到一处如同过客,当地人称他们为 “ 客 ” 或 “ 客人 ”他们自己也以 “ 客 ” 自居,最终 “ 客家 ” 即成其族称。

客家人的来源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徒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客家人是迁徒到南方的汉人。

 


客家
, 话客家

 

“ 客家 ” 一词,在客家语与汉语广东方言中均读作 “ 哈嘎 ”(Hakka )含有 “ 客户 ” 之意。相传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 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 “ 客户 ”是 “ 客家 ”,是 “ 客家人 ”, 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到处都是因为广义的说,离乡背井,客居在外的人都是客家人。但这些客家人都不见了,因为在迁居过程中已被当地中原文化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所同化了,此屡见不鲜, 唯比较特殊的就是前述的客家人。


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

 

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赣南、闽西、粤东,那里有2 9个层是 “ 纯客县 ”在宋末以前,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应州(现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客家人以此为轴心向国南方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一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因为宋朝户籍有 “ 主 ” ,  “ 客 ” 之分, 移民入籍者皆编入 “ 客籍 ” “ 客籍人“ 遂自称 ” 客家人 ”所以说客家这一名称来自于宋,在南宋客家人中的第四次、南迁中正式形咦了脊家展系。
 

客家精神的特质

一、强韧坚忍的性格

客家人离乡背并,进入陌生的环境时,往往被原住民视为来自他乡之客,不能见容于当地社会而遭排斥。面对这新的环境客家人不得不加倍努力,以坚忍不拔的勇气去克服重重的困难。他们勤劳检朴,从事垦荒,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条件与环境,也因此养成一种吃苦耐劳、独立勤奋的精神。

 二、勇于开拓的特性

客家人南移,较他族为迟,因此在无多选择的情況下,大多居住在山脉纵横缺乏耕地食粮不足的山区。为求生存,他们必须不断向外寻求发展。这种长期漂泊以争取生存空间的生活,使客家文化独具开拓的特性。

 

三、冒险犯难的精神

 

客家人拥有一种自信的气质,使他们能由北方胡骑的铁蹄之下移到南方来。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民族都强, 而且永远不会被征服的。翻阅近数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则无论那一政治变动,没有不和客家人有关的。其中最显著的实例,便是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 凡参加那次革命的人,都是客家人。其后的例子,便是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中国革命。

 

四、重视传统与教育

 

重视教育,是中外研究客家人共同确认的民系特质之一。客家人后世子孙,多能继承先人事业,不忘祖先筚路蓝缕,创业惟艰的精神, 因此,更能守望相助,重视教育,维护传统。客家人落足他乡,深刻体会到唯有加强教育,才能转劣势为优势。客家人强调自重、自尊,不论到何处绝不会抛弃固有的言语与习惯。客家人来自中原,今天的客语,还保留中原音韵和大量古词汇。今天侨居海外的客家人,在异邦五方杂处中,其子孙仍然乡音未改。至于客家人许多风俗、习惯,依然是中原遗风。由于上述种种独特的精神特质,使客家人在各个领域上,都有优异杰出的表现,都出现过举足轻重,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

 

资料搜整 : 陈成祖 , 潘月云 ( 莹莹 )

 

 

   
    
 © Copyright 2014 昔加末客家公会 PERSATUAN HAKKA SEGAMAT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25-A, Jalan Aji, 85000 Segamat Johor, Malaysia 马来西亚, 柔佛州, 昔加末, 哈芝路, 门牌25-A。 
Tel / Fax: 07-9311260
Email Address: hakkasgt@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