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山觀音廟PERTUBUHAN PENGIKUT TOKONG KUNG YAM MAH LEONG HIN SAN NEGERI SEMBILAN

 



 
佛菩萨简介 : 南海观世音菩萨
觀世音菩薩: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中國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佛祖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大乘佛教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祂們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观世音菩萨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佛号是正法明如来。
名號由來:
來自那爛陀寺波羅王朝公元9世紀的觀音菩薩像,現藏於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直接自梵語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
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s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李世民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
唐代清涼澄觀法師指出, 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宋代玄應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方言所導致的。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 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楞嚴經》。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觀世音菩薩在藏文Chenrezigwangchug),也是「觀自在」之意,與玄奘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因為藏文「觀自在」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所以藏文書面、口語通常略稱「Chenrezig(「觀」、「眼視」)」三個音節,而省略了「wangchug(「自在」)」兩個音節。
本生因緣:
來自斯里蘭卡公元750年的水月觀音青銅像,現藏於美國亚拉巴马州伯明翰伯明翰藝術博物館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 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
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祂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祂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祂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經是他的弟子。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楞嚴經》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
本願誓言:
來自山西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現藏於美國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應該是以《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太子,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回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 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 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回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 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覌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 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佛教各地各宗派的觀音應化身
六觀音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據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观音是大乘佛教对观音应化的三十三种形象的称呼。
  • 1)楊柳
  • 4)圓光
  • 7)臥蓮
  • 10)魚籃
  • 13)一葉
  • 16)延命
  • 19)能淨
  • 22)葉衣
  • 25)蛤蜊
  • 28)馬郎婦
  • 31)不二
  • 2)龍頭
  • 5)遊戲
  • 8)瀧見
  • 11)德王
  • 14)青頸
  • 17)眾寶
  • 20)阿耨
  • 23)琉璃
  • 26)六時
  • 29)合掌
  • 32)持蓮
  • 3)持經
  • 6)白衣
  • 9)施藥
  • 12)水月
  • 15)威德
  • 18)巖戶
  • 21)阿摩提
  • 24)多羅
  • 27)普慈
  • 30)一如
  • 33)灑水
形象與傳說
雲南大理國西元12世紀的阿嵯耶觀音像,現藏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弗瑞爾藝廊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非人執金剛神等等。
一般來說,作為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很大關係,是百姓信仰的產物。
在東亞
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七世紀中葉傳入朝鮮日本
宋朝以前,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此後道、佛二教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觀音。宋朝之後佛教人士稱道教的慈航真人與觀世音菩薩乃同一神明而出現了按中國宋代仕女形象而塑造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等,並逐漸成為主流。
在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道教稱之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民間則認為祂善於救助婦女兒童,協助孕婦順利生產,因此又常尊稱祂為「送子觀音」;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中國民間,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為「觀音佛祖」,簡稱「佛祖」。台灣人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面燃大士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像,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布施流浪在陽間的亡魂

善財龍女觀音
中國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善財尊者、龍女尊者,兩神祇服侍在菩薩左右兩旁。善財尊者是佛弟子,經過五十三參之後,終於悟道。龍女尊者則是娑竭羅龍王之女,已於法華會上成佛,又示現為童女身,與善才一同,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騎龍觀音像
騎龍觀音像》攝影作品是指1959八七水災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供台灣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民間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攝影顯像。
而由2003年台灣法院《台上字第四二四二號判決書》內容顯示,該圖像來源係不明人士以黑白攝影技術翻拍1890(明治二十三年)日籍畫家原田直次郎原作《彩色騎龍觀音像圖》油畫之攝影作品。據稱,原收藏該作品的日本東京護國寺現仍保存這張油畫的原寸照片,而作品原件已由護國寺於1979年轉交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

送子觀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魚籃觀音
宋朝蔡襄貶為泉州太守。當時泉州洛陽江,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萬安橋(洛陽橋),觀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馬郎婦觀音
民間故事,唐憲宗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美女,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佛教,戒除殺生。並且發下豪語,願嫁給三日之內熟背《妙法蓮華經》的男子。眾人聞說,皆返家背經,惟法華一書,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馬姓少年博聞強記,三日不寐,遂能背誦此經,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時,美女已經病死。馬郎甚哀而殮之。啟棺時,美女遺體不見,只留下一張觀音菩薩之畫像。人稱美女為觀音菩薩化身,是謂「馬郎婦觀音」。《佛祖統紀》亦有記載。
另說屍骨已然不見,唯鎖子骨尚存。泉州粲禪師作詩曰:「豐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千手千眼觀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中提到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 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 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根據《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改稱《香山寶卷》,作者為宋代普明禪師),認為祂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妙善。至出嫁年齡,出家為尼。妙莊王因此將其趕出王宮。後來妙莊王身患頑疾,危在旦夕,求救於一老僧,老僧診斷後認為只有以親生女兒的手眼配藥才能醫治。妙莊王只得求救於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然二女堅決不允。無耐老僧只得告知香山有位仙長,道法高深,興許能夠救愈。妙莊王來到香山,找到香山仙長,卻大吃一驚,原來仙長為自己三女兒,但此時已修成至道。女兒知道父親來意後,二話不說,當即割斷手臂挖掉雙眼奉給妙莊王。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面燃大士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民間都先祭拜「面燃大士」,道教稱「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俗稱「大士爺」或「普渡公」。「面燃大士」是諸之王,統領七月時在人間接受香火的諸家亡魂
「面燃大士」的起源,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護法神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眾生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布施僧侶貧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在西藏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馬頭明王是他忿怒相。
根據《度母本源記》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綠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白度母。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又根據阿底峽尊者發現的書《柱間史》,當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將雪域的眾生都交給觀世音菩薩教化;觀世音菩薩有一名獼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時,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羅剎女子以自殺逼婚,結果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下成婚(還賜他五穀種子),是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國王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出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他所迎娶的尼泊爾赤尊公主則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為白度母的化身。

種子字
梵文的,是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陀羅尼
觀世音菩薩的陀羅尼無數,比較著名的有:六字大明咒 , 准提咒 , 大悲咒 , 十一面神咒

相關經典

道場
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譯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簡稱為普陀山,義淨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佈小白華,清香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佛經所指補陀落迦山(普陀山),乃指印度補怛洛伽山而言,而中國普陀山西藏布達拉宮等處,皆是延用補陀落迦山(普陀山)這個名稱。

印度的補怛洛伽山
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伽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這裡是佛典裡真正所指的普陀山。
唐三藏玄奘法師之《大唐西域記》卷十秣羅矩吒國中,亦有記述称,秣羅矩吒南方海濱,有座秣剌耶山,「秣剌耶山東,有布呾落伽山,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中國的普陀山
在中國浙江舟山市普陀區,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謂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台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西藏的布達拉宮
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達賴喇嘛宮 殿。周約一里,普通稱布達拉(亦音補陀洛)。興建年代,大約在西曆五八一年,當時宮殿規模較小,至十七世紀末葉,達賴喇嘛在位時,有一執權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繪畫宮殿改建圖,於十八世紀建造成今日所見雄偉莊嚴的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西藏自古,便以觀音菩薩為開國之祖。而歷代國王,多信仰觀世音菩薩。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節日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观音佛祖名称由来 :

清龙亭供奉观音,"原称观音佛祖",由於菩萨以女身示现娑婆世界,教、救渡众生,故民间多称"观音娘娘"或称"观音妈",为方便之称呼。今有佛教人士认为,应称"观世音菩萨",较为正确.

原始的观世音菩萨,梵文是AVALOKITA-SVARA BUDDHI- SATTVA,菩萨是BUDDHI- SATTVA的音译又是简译,意思是"觉有情",后来受了婆罗门教天神SIVA (大自在天)的影响,演变成 AVALOKITESVARA ,即为观自在菩萨.

但本亭之观音神像,源自中国广东,向来被称为"观音佛祖",受人尊敬膜拜,无有疑问.

佛是梵语 BUDDHA 的汉语,观音本名 "正法明如来",如来之梵语是
TATHAGATA 即是佛,观音是远古之佛,经百千万劫,今倒驾慈航,再到娑婆世界,随处化身,寻声救苦,大慈大悲,扶持众生,
"祖"是汉语,是对一种事业,包括宗教,开拓者的尊称,具有古老的意义.

佛教禅宗的高僧大德,也有二祖,三祖等尊称,观音既然是古佛,自古以来已存在,我们称之为"佛祖",名正言顺,未有不妥之处。
因此本亭仍保留"观音佛祖"名称,以资崇古,注重传统.

总之本亭之"观音佛祖",就是观世音菩萨,或是观自在菩萨,古佛之异名,观音佛祖,除了名观世音菩萨之外,又以准提菩萨,千手观音,绿渡母菩萨等化身菩萨应现世间,济渡苦难众生.
观音菩萨颂 :
观世音菩萨
慈悲誓愿深
水灾中火难里
风旱与地震
是身病
是心恼
虔念观世音
不分信
不分疑
灾厄化为尘
伟哉观世音
大哉观世音
誓救众生苦
渡尽证菩提
资料搜整 :蔡自强

 

玄天上帝 - 简史
 
 
玄天上帝,原稱真武大帝,北宋時為避真宗名諱,改稱玄武大帝,又稱北極大帝,掌管北極星,是統治天界的帝王。

農曆的三月三日是玄天上帝的生日,這一天好多祭祀他的廟宇,會擺上豐盛的祭品熱熱鬧鬧的祭拜他。

傳說玄天上帝是專門鎮伏妖怪的神。他有兩個元帥─康( 紅面 )、趙( 烏面 )二元帥,率領五方神將,為地方驅逐邪魔疫鬼。玄天上帝的模樣非常特別:右手持著一把北斗七星劍,光著腳,右腳踏著一條蛇,左腳踩著一隻龜,多麼的神氣威風。

玄天上帝在漢代非常受尊崇,以湖北省均縣武當山為本山,是道教的聖地。 據說元朝末年,朱元璋戰敗逃入武當山,來到玄武廟前,當時廟已荒廢許久,朱元璋排開蜘蛛網,入內避難,祈禱玄武大帝解救。沒多久,蜘蛛網竟然恢復原貌,把他遮蔽起來,使他逃過了一劫。後來朱元璋即位為明太祖,為了報答玄武大帝的神恩,就改建神廟,重造神像,賜贈北極殿匾額,封祂為玄天上帝,所以後人都俗稱祂為上帝公。

玄天上帝的得道經過,有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
古時候,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殺豬為業的人,他長得又高又壯,力氣非常大,可以一下舉起一頭大肥豬,可是他的脾氣非常兇暴,動不動就出拳揍人。他每天殺豬割肉,看過很多血淋淋的景象,日子一久,就天不怕地不怕,每天大搖大擺的在市街上走動,喝酒吃飯也不給錢,鎮上的人都很怕他。

有一天,他喝過酒後,來到一條溪邊,觀音菩薩為了點化他,就化做一位全身穿著雪白的婦人,在溪邊洗衣服。婦人告訴他:[ 衣服雖然很髒,卻很容易洗淨,可是一個人的胃腸髒了,卻很難洗乾淨。] [你平常做了那麼多壞事,胃腸一定很髒!] 他很不服氣的跳入溪中,想把肚子洗乾淨,沒想到怎麼洗都洗不乾淨,那些髒水還毒死了許多魚。他嚇了一大跳,回頭一看,岸上的婦人卻不見了。

他上岸後,很快就睡著了,在夢中他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豬,正和一大群豬躺在一起,他被像是自己的人捆綁起來,又被開膛破肚,把又髒又臭的腸胃,丟到溪裡面去,他便痛得昏了過去,醒來後才知道原來是做了個惡夢。

夢醒後,他悔悟自己的過失,決心放下屠刀,不再做壞事。他厭惡自己的髒腸胃,就割開自己的肚子,把胃腸拉出來丟到河裡去,又怕人踏到刀子會受傷,就把刀藏在肚子裡。他死後,佛祖稱許他的仁心,就把他度到西天為尊者,讓他鎮妖伏魔。

後來,他丟在河中的胃變成紅色大龜,腸變成綠色大蛇,在武當山下的水火洞興妖作怪。他知道後,便向呂洞賓借七星寶劍去收拾牠們,他把牠們打得磕頭哀聲求饒後收為部下,並帶回去修練成神仙,他怕牠們又再作亂,便一直把牠們牢牢的踩在腳底下。據說收完妖後,玄天上帝不願把七星劍還給呂洞賓,為了防止寶劍在夜晚飛回呂洞賓的劍鞘裡,連睡覺時也張開著雙眼呢!


关圣帝君 - 简史
 
 
關聖帝君俗稱關公,聖帝君,伏魔大帝等等,既屬 於佛教又屬於道教,又是集民間信仰三者於一身的神祇,甚至儒家學者也極力推崇其「忠義」的精神, 而此神祇又是從人格轉化成為神格,可真是稱得上中國宗教發展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例子。
 
關公名字只有單一字羽,字雲長,所以又名關雲長,河東解縣人。
 
關羽(160公元-220公元),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 由于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關大爺,關爺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關聖帝君,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爺,關帝,聖帝,聖帝君等而流傳至今。
 
道教尊之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
 
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帝為山西夫子,文衡聖帝。
 
民間由于《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的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仍然经常出现祭拜关羽的情况。
 
话说漢朝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备志在中興漢室,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情若手足,後世人受其義氣感召,凡是結拜兄弟必須到關帝廟宣誓乃由此而起,其中關羽至死不背叛其義結兄弟,更是後人的表率,因此在沒有關帝廟的地方,結拜兄弟可在關羽畫像前燒三炷香後宣誓即可。
 
關羽辭世以後,被首謀斷送他生命的孫權封為「忠義候」。
 
晉到唐之間, 關公並未受到朝廷的重視,只在其根據地荊州享有民間的香火,血食。
 
關公受到朝廷敕封是宋代才有的事,到了明清兩朝都受到朝廷極度的尊崇。
 
晉朝時, 佛教為了在中國生根和本土化,先偽托關公顯靈,把關羽封為伽藍護法之神,到了東漢道教興起,直到宋徽宗的篤信道教,於崇寧二年,道教第三十代天師,道士張繼上書朝廷,說可讓關羽在殿內顯靈,徽宗大驚,把崇寧制錢擲向關羽的靈像,說是用崇寧錢封贈你,後來民間就稱關羽為「崇寧真君」,這是關羽成為道教神祇的開始。
 
道教傳說關羽是龍轉世,所以能救旱。
 
相傳五月十三日是關公磨刀日,磨刀水滴下人間能解旱,所以有「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的俗諺。
明朝萬曆年初,傳說關帝聖君顯靈,阻止一場瘟疫,所以祂還能除瘟保佑萬民。
 
關羽之所以受到商人的推崇,開始於清朝初期的康熙晚年,據說當時的人考證是祂發明了今天通行的簿記法,能夠把帳目記得一清二楚,所以被商人推舉成為代表的神祇。
 
到了台灣又被提升一層,變成直接保佑商人發財的五路財神。
 
在中國關廟的數量遠多過孔廟,實在是佛,道,儒三教,朝廷和一般人民都尊崇關帝聖君的結果,甚至可以說中國與海內外最多的廟宇,就是關帝廟。
 
關羽的義子關平,死於激戰,後人為表彰他將他為從祀。
 
另有周倉知道關羽戰死後,竟然因悲痛而自殺,所以也被後人列為關羽的配祀。
 
有些廟宇有文昌帝君、觀音佛祖等多種配祀。

资料搜整 : 蔡自强 ( 森美兰芙蓉 )

返回顶部

 


森美蘭龍興山觀音廟
PERTUBUHAN PENGIKUT TOKONG KUNG YAM MAH LEONG HIN SAN NEGERI SEMBILAN

社团注册号码: (001165/90-NS)

Correspondence Address  通讯地址:
62, JALAN SUA GRENSING, AIR KUNING,
71200 RANTAU, NEGERI SEMBILAN.

Tel. / Fax. 电话 / 传真 :
+606-6941590 / +6017-3288 368

Email 电邮 :
lewst1123@gmail.com

BANK ACCOUNT NO. / 银行户口号码 :
PTB PENGIKUT TOKONG KUNG YAM MAH L.H.S.
RHB BANK 2-05024-10114428

GPS Coordinate龍興山觀音廟地标 :
2°32'47.7"N 101°58'26.9"E




森美蘭龍興山觀音廟
PERTUBUHAN PENGIKUT TOKONG KUNG YAM MAH LEONG HIN SAN NEGERI SEMBILAN 社团注册号码: (001165/90-NS)
62, JALAN SUA GRENSING, AIR KUNING, 71200 RANTAU, NEGERI SEMBILAN. Tel. / Fax. : 606-6941590
Web design by: GBS Design
PAGE VIEWS
Hit Web Stats

友情连线

ONLINE
B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