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花园福靈宫


HOME

TEMPLE HISTORY


COMMITTEE


GOD HISTORY

KUAN INN BELIEF

PHOTO GALLERY

E-NEWS
新山花园福靈宫

Address 庙宇地址:
56, Jalan Perlaluan Makmur 73,Taman Damai Jaya
81300 Skudai, Johor Bahru, Johor.

Contact 络号码:
+6016-7120269 戴佳成 (主)
+6016-7537180 阿福(助理)

本宫办事时间: 晚上八点半至十点
星期日: 观音
星期二: 济公
星期四: 齐天大圣
星期五: 大二爷伯 (9.30pm)
星期六: 关帝圣君

开光安神,按祖先择日
星期五下午两点三十分至晚上看牌

***问事时,老人,小孩及有急事优先***

GPS Coordinator 地标位置:




神明史略


福德正神的典故

“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其关键字是: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是周朝帝王周武王二年二月初二日诞生。(即公元前以前一百三十四年)姓张,名福德,字濂辉。七岁就读古文。年少英俊,天资聪明。事亲至孝,为人忠厚。从事慈善,不离人群。年三十六岁时,官运来临,在周成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一千零九十八年间荣任朝廷统税官。任期之中,爱民如子。体恤民间疾苦,做了无数善举。至周穆王三年,公元前一千零三十年永别人世,享年一百零二岁。因为在古时人类喜留美髯,寿终三天,容貌不变,宛如活人之相。众人前往瞻仰。人皆称奇。福德逝世之后,改由魏超接任统税官。其人奸恶无常,爱财如命。因有权势在身,横行霸道。想起张福德生前为官廉正。百姓感其恩德,念念不忘。有一贫户想造福民间,即以简陋安其位,用四块大石打成石塝。用一块做顶,三块作墙。因福德为官公正,取名福德,后加正神。福德正神朝夕膜拜。而后一人用一个破缸安在地上,照用其名敬拜。魏派人士阅之讥笑不已。但那位贫人不理其讥笑,尚以此语回答说:“有钱有屋住大堂。无钱无屋居破缸。”之谚语。岂料真有奇迹巧合,虔诚信仰福德之人,为时不久,由贫家变富家原因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马平安。乡里集议筹资兴建福德堂一座,以兹报答。至庙宇完成之后,将其画像一台塑成金身,供众人膜拜。自此神真显耀,香火绵延。传遍遐迩。各方闻之必往祈祷。真实有求必应。另眼异常。如有心人士安其宅上,合家祯祥。此事不久传至朝廷。即承当朝周穆王赐号“土地公”并颁赐联一对“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安仁自安宅,有土必有神”此事传出之后,百姓更为敬奉。中国以前未有佛教,就有土地公神。为万神之冠。


大二爷伯
在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东南亚各国的城隍庙,经常可以看见一高一矮形像怪异的神像。一尊形象惨白痩长,高约丈徐,吊眼吐舌,头戴一 见发财髙帽。一尊矮小宽胖,狮鼻厚唇,左手拿赏善罚恶火牌,头戴天下太平低帽。

此二神祗即是大家熟悉的谢必安、范无救二将军。中国俗称高仔爷、矮仔爷,台湾俗称七爷、八爷,新加坡及东南亚各国俗称大爷伯、二爷伯。二位将军是城隍公的部属,在神职上专司人间善恶行为的暗访。

关於谢必安与范无救的事迹

相传谢、范二位将军是唐代人,安禄山叛变,唐明皇远避西蜀,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张巡派谢、范二将出城求援,谢必安身材高大脚程较快,首先遇敌受擒,被吊死城头,范无救为救谢将军,但也不慎溺水而死,後来睢阳城终於兵疲粮尽,而告失守,张巡、许远死後被封为城隍爷,谢、范二人就成为他身旁的护卫将军。

另一传说范谢将军是古代衙门中的差爷,两位将军生前义同金兰情同手足,因押解犯人途中,犯人逃跑,二人分头寻找,并相约在桥下会合,不见不散。没想到此时忽然发生洪水,水遂渐快淹没二爷,但二爷想到大爷临走前的叮咛就是不敢离开桥上,坚守信用紧抱桥墩惨遭溺毙,因而被淹死,故脸部呈黑色。大爷赶回来发现二爷已淹死,知道是为了等自己而死,深觉对不起兄弟,於是大哭一场后在桥墩上吊而死,故其造型口吐长舌。城隍爷深感两人义薄青天遂收为帐下部将,且从捕快直接升将军,是城隍爷帐下六将军中排名第一及第二,故称大爷及二爷。

大爷与二爷的职责

大爷二爷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传说,但都有唯一共同点便是均为驱鬼平妖、除奸去恶、主持正义的将军。平时大爷二爷会带著大批捕快在阳间巡狩,一方面向判官提供每个人的事迹,一方面奖善罚恶主持人间正义。由於与人息息相关所以最受人们敬重,故有人说,谢必安,就是心存谢意万事安;范无救,就是犯错能改事不究。

结语

虽然传说、名称各异,但神将、神像造型均参考传说而来,比如说有些大爷二爷拿的是虎牌、火签,据说是用来制虎爷。民间熟悉的大爷和二爷,谢将军左手持羽扇右手持枷锁或火签,穿白衣头戴白髙帽上头写〔一见发财〕,行白鹤拳,为大蝙蝠睑;而范将军右手持方牌加锁链,戴四方帽,上头写〔天下太平〕,左手持羽扇,身穿黑衣头戴黑圆帽,行猴拳。在民间的一些习俗和文化中,大爷与二爷也不一定是如此令人害怕的。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遇到了大爷与二爷,只要不作恶,向其乞讨一些东西,日後必定是大富大贵。而且在民间的一些地方戏剧表演里也可以发现,有时大爷与二爷会以财神自居,并且在头顶高高的帽子上写著〔一见生财〕。有机会能见到不同的大爷二爷,可以仔细观察之中的不同处,再耒与传说比对,是非常有趣的。

濟公活佛 典故

人間活佛濟公(1130 - 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臺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

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 李家世代信佛, 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 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

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濟公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 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

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 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

在濟公故鄉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爲流傳。

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爲廣泛,這是因爲那裏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爲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 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迹的《濟公傳》。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

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臺山石梁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迹往往稱著。”

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

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爲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 28 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

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成爲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少年濟公】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 由於受天臺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

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爲濟公授具足戒。

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沈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爲濟顛僧”。

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爲不是正常的人, 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 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爲常人,豈可一概而施 ! , 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

瞎堂圓寂後,道濟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後來做了書記僧。

【外俗內仁】

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爲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他懂醫術,爲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毀的寺院。

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 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

道濟善走圍棋,喜鬥蟋蟀,更寫得一手好詩文。

他徜徉山水,自得其樂,遊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道濟天性好動,不喜念經,難耐打坐,經常和那些頑童斯混在一起,作呼洞猿、鬥蟋蟀的遊戲, 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衆告到方丈室,慧遠卻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顛僧!”, 於是他又被人們稱作顛僧”。

慧遠圓寂,他失去庇護人,被迫轉到淨慈寺,先是替人念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遊山逛水。

他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 .

活脫脫的一幅遊戲人間的自畫像, 從外表看,這位號稱湖隱”、“方圓叟”的窮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似丐似氓,非僧非道,實際上卻是禪宗楊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

他學識淵博,擅詩善文,出語諧謔,往往超詣。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對他的四首《西湖》絕句和臨終偈語尤其讚賞,說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

如以禪學的境界論詩,則已臻禪境之極詣, 略舉其一 :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畫面色彩鮮明,動靜諧合, 情趣內蘊,用筆精細而又不失自然, 末句尤有神韻。他每有疏狀新出,臨安城更是爭相哄傳,名聞遐邇。

名宦富室慕名,競相訂交, 道濟卻輕易不入侯門, 而用他精湛的醫術爲老僧、貧民悉心治疾,疑難雜症多得根治。

時下風靡全國的香功,據說就是經他的傳授而嘉惠後人的。

淨慈寺失火,他自撰榜文,前去嚴陵山一帶募化,使之恢復舊觀。

濟公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 於是人們又以他扶危濟困而稱之爲濟顛“,尊之爲濟公活佛 "

濟公性狂而疏、介而潔,不同凡響, 有與他同時代的詩僧居簡及其詩文選集《北澗集》爲其作證。

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遊覽赤城山時把山上的一塊摩崖稱作書記岩”。

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

濟公身爲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 卷,還有很多詩作。

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幹、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 不同的是,他還具有民間遊俠的色彩,從而使他在衆多的佛門弟子中獨樹一幟, 這與他從小就在佛道雙修的赤城山攻讀,並受到台州式硬氣的民風陶冶有關。

【樂善好施】

濟公自稱幼生宦室, 其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

李遵勖(988 ~ 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恒妹萬壽公主,而加字爲遵勖”,字公武,逝世後諡號和文,爲李崇矩孫,濟公高祖。

濟公世系爲:李崇炬, 李繼昌, 李遵勖, 李端懿, 李端願, 李端愨, 李評, 李涓, 李茂春, 李修元(修緣)。

济公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爲將門;二是爲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曆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

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臺,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臺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爲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濟公家族】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濟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臺的望族了。

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現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屬於這個家族所有,至今人們還稱作李家垟, 發源於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時濟公看水碓舂米、捕魚游泳玩耍的好去處, 石牆頭邊上有隴西園”,古時這裏是濟公李氏的私家莊園, 抗戰時在此處還設立過忠烈祠”。

【濟公祖居】

濟公李府祖居隨著歲月沖刷,滄桑變遷,最後湮沒淪圮。歷代故鄉民衆敬仰濟公,感戴其德澤,屢於遺址修建濟公佛院、濟公亭、石牆橋等紀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聖迹,顯彰濟公聖德,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 天臺縣人民政府爲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牆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

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築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

濟公故居占地 16 畝,建築面積 6310 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


关圣帝君( 典故 )

關聖帝君俗稱關公、聖帝君、伏魔大帝等等,既屬於佛教又屬於道教,又是集民間信仰三者於一身的神祇,甚至儒家學者也極力推崇其「忠義」的精神, 而此神祇又是從人格轉化成為神格,可真是稱得上中國宗教發展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例子。

關公名字只有單一字羽,字雲長,所以又名關雲長,河東解縣人。

關羽(160公元-220公元),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關大爺、關爺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關聖帝君,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爺、關帝、聖帝,聖帝君等而流傳至今。

道教尊之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

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帝為山西夫子、文衡聖帝。

民間由于《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的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仍然经常出现祭拜关羽的情况。

话说漢朝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备志在中興漢室,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情若手足,後世人受其義氣感召,凡是結拜兄弟必須到關帝廟宣誓乃由此而起,其中關羽至死不背叛其義結兄弟,更是後人的表率,因此在沒有關帝廟的地方,結拜兄弟可在關羽畫像前燒三炷香後宣誓即可。

關羽辭世以後,被首謀斷送他生命的孫權封為「忠義候」。

晉到唐之間, 關公並未受到朝廷的重視,只在其根據地荊州享有民間的香火、血食。

關公受到朝廷敕封是宋代才有的事,到了明清兩朝都受到朝廷極度的尊崇。

晉朝時, 佛教為了在中國生根和本土化,先偽托關公顯靈,把關羽封為伽藍護法之神,到了東漢道教興起,直到宋徽宗的篤信道教,於崇寧二年,道教第三十代天師,道士張繼上書朝廷,說可讓關羽在殿內顯靈,徽宗大驚,把崇寧制錢擲向關羽的靈像,說是用崇寧錢封贈你,後來民間就稱關羽為「崇寧真君」,這是關羽成為道教神祇的開始。

道教傳說關羽是龍轉世,所以能救旱。

相傳五月十三日是關公磨刀日,磨刀水滴下人間能解旱,所以有「大旱不過五月十三」的俗諺。

明朝萬曆年初,傳說關帝聖君顯靈,阻止一場瘟疫,所以祂還能除瘟保佑萬民。

關羽之所以受到商人的推崇,開始於清朝初期的康熙晚年,據說當時的人考證是祂發明了今天通行的簿記法,能夠把帳目記得一清二楚,所以被商人推舉成為代表的神祇。

到了台灣又被提升一層,變成直接保佑商人發財的五路財神。

在中國關廟的數量遠多過孔廟,實在是佛、道、儒三教、朝廷和一般人民都尊崇關帝聖君的結果,甚至可以說中國與海內外最多的廟宇,就是關帝廟。

關羽的義子關平,死於激戰,後人為表彰他將他為從祀。

另有周倉知道關羽戰死後,竟然因悲痛而自殺,所以也被後人列為關羽的配祀。

有些廟宇有文昌帝君、觀音佛祖等多種配祀。

© COPYRIGHT 2015. 新山花园福

ADDRESS: 56, Jalan Perlaluan Makmur 73, Taman Damai Jaya, 81300 Skudai, Johor Bahru, Johor
Designed bywww.gbs2u.com
Visitor Counter:
QRCode